(资料图)
今年,是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10多年以来,元阳县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推进哈尼梯田与哈尼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让这些“活态遗产”生机勃勃不断发扬光大贡献银发力量。
(座谈会)
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留住民族文化之根。深入沙拉托乡阿嘎村、新街镇胜村等哈尼族传统村寨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和利用哈尼农耕文化、哈尼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哈尼文化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培养对哈尼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哈尼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参观哈尼古歌传承点,邀请“哈尼哈巴”传唱人罗们妹讲授“哈尼哈巴”课程,交流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哈尼哈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掌握传承方法,为继续发扬推广和传承好非遗文化奠定基础。
(培训班)
开展非遗培训,传承非遗文化之魂。组织“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和老年大学“哈尼古歌”班到元阳县非遗中心,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工作的情况,学习“哈尼哈巴”文化、哈尼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0余人次。策划并排练以哈尼族春耕为主线的一批特色文艺节目,组建15人的本土宣讲队,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注入”银发力量,真正做到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通过小手牵大手又深入到群众中去,让老中青以及少年儿童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非遗座谈会)
开展课堂教学,浇筑民族传承之花。将课堂教学作为“哈尼哈巴”非遗文化传承的载体,邀请“银发人才库”中对哈尼族文化研究颇深的专家,接地气地设计《哈尼族的起源》《梯田的起源》《哈尼古歌》等专题课堂,让“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队员和老年大学“哈尼古歌”班成员了解歌曲创作背后的哈尼族古代社会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伦理道德、婚嫁丧葬、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故事,使“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在元阳本地生根发芽,也让非遗文化传承的脚步走得更加扎实。
(传唱人)
关心下一代,铸牢民族传承之脉。依托元阳县南沙镇中心小学,组织“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和老年大学“哈尼古歌”班到南沙小学调研哈尼古歌传承班。谋划传承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四季生产调》《哈尼阿培聪坡坡》《梯田的起源》《矻扎扎的歌》等专题课堂;创新传承形式,让少先队活动融入民族文化的教育,以诗歌朗诵、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将哈尼族教化风俗、人文规范和伦理道德整体化推进;促进哈尼古歌传唱人与学校合作,编排课间操、特色民族舞蹈,让同学们在观看、模仿、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接过传承哈尼梯田文化和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当好传承人。(罗杰韬 元阳县老干部局供稿)